相信在有关部门的集体作为下,风靡电视的演员托儿们要暂时和医药广告拜拜了。但其最终效果如何,只怕还有待时日检验。
先讲两件事:一件是老家亲戚求医的辛酸经历。他的孩子得了一种恶性病,万般求医后找到了我,死活让我打听一下北京“××病研究院”的情况,并一再强调其笃信该研究院的水平。问为什么?答曰,某某著名电视频道上一再播放该院的介绍,更辅之以著名某某的强力推荐。我苦口婆心地劝其莫病急乱投医,哪成想弄了个“不上心”、“薄情寡义”的坏名头,想来情何以堪,也深虑“托儿”们的威力能否因为这场整治运动而减损一点。
另一件事源自前日里看的一部外国电视剧:一位医生在与某病人接触的过程中偶尔发现该病人的丈夫(这位丈夫也是位医生)私自配药给其妻子服用,因私自配药为*行为,该医生毫不妥协地根据专业操守要向医师协会举报,并因此遇害。按中国式的思维度之,不免嗟叹其为些微小事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
但细细品味起来,不免惊诧于其中的差异———一边是真医生、假教授、牛博导、马专家成天价里铺天盖地、煞有介事、绘声绘色、口若悬河、经年累月地狂侃妙手回春故事、返老回童奇遇;一边则是小小医生,眼里不掺沙子,“锱铢必较”须臾之间付出生命代价。
其代价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前者那些“其言汹汹”的衮衮诸公们,管你真假个个早已收钱收得盆满钵满,名声且莫作评,更遑论所谓有生命之虞了;而后者不过兑现一个承诺便命丧黄泉,未免也太不通情理。
但恐情理过多便成随便了,起初的广告间或真是哪位专家,言不由衷地说两句,随后干脆就干坐那语焉不详甚或微笑不语了,再后来干脆“专家”也就由演员表演了,宣传的话儿倒是日益对仗、经典、震撼起来。正因为如此,这次集体整顿行动就是要专打那些担任嘉宾主持的“不具执业资质的人士”,也严禁“演员”和“社会名人”主持医疗、健康类节目。
但不免又心生疑问,此举恐真会有“打蛇不打七寸”之嫌。
真的白衣天使、医界名流们面对孔方兄的召唤尚且来者不拒、海纳百川,如何苛求那些专事模拟、表演的名伶、骚客们凭空地升发出所谓南丁格尔式的操守、白求恩式的无私来呢?
拿那前述的外国电视剧来说吧,虚构的案例也许多有夸张,但一个必须承认的现实是,在域外大规模地出现这种白胡子专家、蓝眼睛教授、哈佛精英、耶鲁“神仙”……拿着这药瓶子、那胶囊盒子胡侃海说的奇观绝对是难以想象的,一则医者自律的神髓早已如影随形;二则发达便利的诉讼求偿机制自成强大威慑。是以,偶有越界,必轻则资格吊销重则蹲进班房。而其内敛自律的严谨风骨,更是久已蔚然成风。
反观域内,动则要祭起“绝对不允许”、“全面禁止”、“一查到底”的外在运动大旗以逼仄出灵魂深处的华佗、李时珍般悬壶济世、悲天悯人的古道热肠,岂非缘木求鱼?又岂不立可判其高下!
而这似乎也是医疗广告业何以最终走上“演艺事业”之途的吊诡基础:开始的时候,国内的真专家还可出来卖卖牛皮膏药,再后来真专家拿钱、搏位得也不像个专家了,何也?外国的专家才真正公认严谨、认真,说话算话。可哪有那么多真老外专家愿意为假药、劣药虚假背书呢?最后,也就只得找人演吧……
有人说过,没有信仰的人是可怕的,因为除了纯然的利益或好处外,他什么也不想,哪怕洪水滔天、天崩地裂。倘若一般的人如此也就罢了,让人胆寒的是,那些专业的人士也日渐乐意裸身搏出位地下得海去抢钱儿,就怨不得演员们也争先恐后地演绎起来了。
演员们拜拜了,那些救死扶伤的精英人类是不是也该从此多务务正业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