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水泥企业产业链发展之路——记2010第二届水泥企业发展混凝土产业高峰论坛

2010-04-12 14:43:56

  

2010第二届水泥企业发展混凝土产业高峰论坛

  4月份的北京春意盎然,生机勃发。4月2日,由中国中国水泥网和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共同主办的2010第二届水泥企业发展混凝土产业高峰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圆满落下了帷幕。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百余名来自水泥、混凝土及相关行业的的政府领导、技术专家、上下游企业代表济济一堂,围绕“水泥企业快速进军混凝土行业”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全面的探讨。

  中国建材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会长徐永模,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博导覃维祖,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材料研究所孔祥明博士,墨西哥CEMEX公司混凝土中国区总裁刘效峰,意大利水泥集团中国区总裁马维平,华新水泥副总裁柯友良,华润水泥市场总监纪友红,吉林亚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凯、王化民,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营销公司副总经理肖灿等嘉宾出席了此次高峰论坛。

  产业结构调整是水泥企业当务之急

中国建材联合会副会长徐永模做精彩报告

  2009年,尽管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4万亿等投资政策拉动下,水泥行业发展得红红火火。2009年产量16.5亿吨,增速由2008年的4.3%飙升到2009年的16.1%,实现利润400亿元,产量、利润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但是在表面大好的形势下,产能过剩的暗流却在涌动,国家抑制水泥产能过快增长的38号文件明确指出,“在建和拟建产能全部完成后,水泥产能将达到27亿吨,市场需求仅为16亿吨,产能将严重过剩”。

  在目前我国的水泥产业形势下,中国建材联合会副会长徐永模认为水泥产业进一步的发展受到国家政策的限制,水泥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企业家们的当务之急;并指出水泥企业发展混凝土产业是完善产业链、降低市场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举措,也是国际水泥企业的发展现实。他根据近几年对水泥企业发展预拌混凝土的情况所做的调研和思考,高屋建瓴地从全局角度介绍了水泥企业发展预拌混凝土产业7大战略举措:学习认知新行业、建立集料供应基地、发挥资本优势、产业规模化、合理布局集群式发展、技术高水平起步、水泥与混凝土一体化发展。

  水泥企业发展混凝土产业的经验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工业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面对资源与环保的要求,市场经济及“禁限”政策的影响,以及混凝土多种新组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预拌混凝土行业呈现高速增长,并由粗放型向技术及服务型转变。

  但是,当前我国混凝土产业行业集中度低、产品量大但附加值低、生产工艺比较简单的现状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市场处在低层次、低水平的竞争状态,更多的企业在争价格、争应收的阶段,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弊端。

  面对此种态势,北京金隅混凝土公司总裁郝智涛着重从混凝土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分析了水泥企业产业链的延伸战略,在他看来混凝土产品本身差异性不大,客户需求的是质量好、价格低、有增值服务的产品,在保证质量和服务水平基础上,对混凝土企业来讲,只有混凝土的混凝土的单方面成本低于对手,才能使企业获得市场竞争的优势,赢得市场,同时充分发展水泥企业的产业链优势,降低水泥、砂石的原材料价格是成本控制的关键点之一。这种核心竞争力策略的选择也与北京混凝土市场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企业生态息息相关。从金隅集团混凝土产业近几年的发展来看,水泥企业发展混凝土是成功的,实现了两大产业的双赢。

  华润水泥混凝土产业与金隅无论从市场形态和发展策略均有所不同,华润水泥混凝土产业的发展根植华南的大区域布局,因此,企业更多的是选择从战略层面赢得优势。华润水泥市场总监纪友红表示,对于欲进入混凝土行业的水泥企业而言,混凝土产业的定位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为什么进入混凝土产业?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是并行不悖,还是有主从轻重?这将决定产业的远景发展。华润水泥选择了混凝土与水泥产业共同发展、稳步推进,控制渠道,达到了控制终端市场的目的。华润水泥混凝土产业的发展选了进入二、三线城市的新兴市场,进入后建立行业规则,经过短时间的培育把市场做起来,同时利润也比较客观。当前,华润的混凝土产业已经延伸到了23个县市,拥有36个搅拌站,产能超过2000万立方米,水泥与混凝土产业实现了协同发展。

  可持续发展下的混凝土产业

  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水泥、混凝土产业均大有可为,同时也将是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

  据清华大学教授、博导覃维祖介绍,如果通过在今后新的建筑结构尽量节约使用混凝土;混凝土要尽量节约使用水泥;水泥要尽量节约使用熟料;在今后20年里,以上三个办法是行业降低碳排放的主要工具,其净效应将可以节约50%的熟料。同时,覃维祖表示混凝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建立与环境友好的混凝土技术基础,它包括三层内涵:节约混凝土包括水泥等原材料;混凝土研究与实践整体论;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对促进经济、社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尤其显著。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材料研究所孔祥明博士以“聚羧酸减水剂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为题,在分子的层次、从原理的角度、以应用为依托详细介绍了聚羧酸减水剂的科学研究……进展、技术特性、实践优势及具体应用。这种减水剂的科学有效使用,将可以极大的节约资源的消耗。

  中国混凝土产业需要政府和行业的共同努力

CEMEX公司代表在中国正式会议上首次亮相并发表演讲

  世界最大的混凝土生产企业,墨西哥CEMEX公司混凝土中国区总裁刘效峰的参与成为本届高峰论坛的一大亮点,这也是CEMEX公司在第一次在中国正式会议上亮相并发表演讲,引起与会领导和企业家的充分重视和热烈讨论。

  谈到中国混凝土行业发展,刘效峰认为问题很多,这也是业内的共识。首先是行业进入门槛,在中国混凝土行业几乎没有进入门槛,无论是投资门槛还是技术门槛都没有,谁都能够进来,造成目前行业内无序竞争严重。

  其次,混凝土以及上下游企业的不正规也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比如应收账款问题使得混凝土企业生产资金负担严重;再比如普遍存在的逃税问题,都进一步积压正规企业在行业的发展空间;此外,有些地区的砂石、混凝土行业受到地方势力控制,种种不规范的现象都在阻碍正常的市场秩序。

  最后,刘效峰讲,中国混凝土产业的发展已经出现不计成本、不计质量、不计可持续发展的苗头,这和他20年前刚刚毕业时面临的中国全民干建材的情形类似,行业标准的落后影响整个产业的标准化、工业化和绿化。他希望混凝土协会能够代表行业进一步和政府沟通,比照水泥产业政策,及时出台混凝土行业相关的政策,加以控制和引导,营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行业内企业也应当积极配合混凝土协会的工作,共同促进行业发展。

  为期2天的会议已经结束,专家各自精彩的发言,从不同的角度畅谈水泥企业投资混凝土产业,这里有对混凝土产业现状的触摸,有对行业未来发展的分析,有对水泥企业发展混凝土成功经验的分享,有对技术前沿的感知,有对政策滞后的担忧……但是,共通的是对水泥企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共识,与会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均认为,当前是混凝土产业发展的最佳期,越来愈多的水泥企业就进入混凝土产业达成了一致。

top
返回请选择
返回请选择